如果简体有乱码,请在这里看繁体版(BIG5)

文言文对人的三层次摧残

曹长青

二十多年前,我对余光中先生的诗颇为欣赏,曾在我的第一本作品《诗的技巧》里引用了他的「乡愁」,进行艺术分析。可惜近年来每读到有关余先生的报导,都抵销一些当年那份对他的欣赏。而对他最近反对降低台湾课本文言比例的言论,则更完全不能苟同。

文言文起码在三个方面摧残人。首先是语言本身,精通中英文的林语堂曾说, 「照心理上的难度而言,学习古文与学习外文已相差无几。」古文应由专门家翻译,像柏杨把近三百卷《资治通鉴》译成白话,就是很好的尝试;而不是让孩子们把成长期的宝贵时间,浪费在死记硬背那些被鲁迅称为「死文字」的文言上。

与西文相比,白话中文都严重缺乏语法,缺乏逻辑、缺乏词汇;而文言在这几方面都更糟。林语堂曾感叹,「文言是死的,根本不能表达一个确切的思想,结果总是泛泛而谈、模糊不清。」所以,文言文在课本中的比例越高,就不仅增加学生们不必要的难度,更会阻碍孩子们培养逻辑思维的能力。

文言文摧残人的第二个方面,是它承载太多的中国群体主义文化的毒素。今天,这种毒素最清晰、最广泛的表现就是中国人的「沙文主义」。在文言文所展现的中华文化中,从来就没有自由、尊严和个体主义、个人权利等价值。这是那些身在台湾、并没有受到共产党集体主义价值观洗脑的「在台中国人」不能尊重和接受台湾人民选择权利的根本原因。

今年初,余光中曾在国际笔会亚太会议上做题为《离心与向心∶众圆同心》的演讲,把中文世界划为三个世界:中国大陆为第一世界,台港澳为第二世界,南洋新马等国为第三世界。他这个「世界」的中心当然就是中国,大家同心同圆,心向中国。且不说那个今天还是独裁的中国,即使是一个民主的中国,作为文人,你所追求的也应该是个体的自由和尊严,而不是一个大国的荣耀。没有个体主义价值的文言文给余光中们注满了群体主义、沙文主义的毒素。

文言文摧残人的第三个方面,是其表现的对集权的崇拜。整部中国历史,都是集权统治的历史,几千年的文言文鲜见对这种历史的痛斥,自我推崇和欣赏是其主要内涵。这就是为什麽对集权的崇拜,迄今仍充斥华文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余光中回中国探亲,对共产集权提供的警车开道、前呼後拥,似乎毫无忐忑之心,因为电视上看来,他春风得意,一解「乡愁」。文言文对余先生此举功不可没。

余先生在中国说,「我们的中文是不朽的」,他号称写了一千多首诗,可哪一首走出了中文世界呢?中文已经把无数有才智的华人「朽」死在「中华」这个烂圈子里,就别让今後的孩子们继续为文言文陪葬了吧!

——台北《自由时报》2007年7月9日「曹长青专栏」

2007-07-20

http://www.caochangqing.com (转载请指明出处)


Follow caochangqing on Twitter

© Caochangqi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