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连战在中国时,电视上播出有民众挥舞国民党旗,还有人打出条幅「战哥你让中国人感动」,且不说「战哥」这种表达完全不是大陆百姓的习惯方式,那些「国民党旗」更令人感到来路不明,因为在中国那种专制社会,不可能有厂家生产「国民党旗」,不仅政治环境不允许,从商业角度也无 ...阅读
|
|
|
一九九六年,台湾通过直选总统而迈入世界民主国家行列;这不仅令台湾人民振奋,也给仍生活在专制社会的中国人极大的鼓舞。尤其是二千年权力的和平转移,台湾更被誉为「亚洲的民主样板」。这漂亮的一步,不仅迎头痛击了李光耀等独裁者的「亚洲价值」论、提高了台湾在国际世界的 ...阅读
|
|
|
在中国刚刚打开大门的时候,年轻人对西方充满了渴望、羡慕和推崇,因为西方意味著共产世界的对立面:自由的社会、民主的政治、开放的思想、繁荣的物质。想像中的西方是一个对抗独裁专制社会的整体。当年我们对西方的崇拜,首先是出於对专制世界的憎恨,其次是由於铁幕阻碍了中 ...阅读
|
|
|
自二战以来的美国将军中,我最欣赏与敬佩的是麦克阿瑟和巴顿。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不仅都是著名战将,更是著名的儒将。他俩是美国有史以来藏书最多的将军,当然都非常喜欢读书,研究并撰写军事理论。巴顿有句名言:「人读多少书,就有多大胆」,我觉得这简直是洞悉「勇敢来自智 ...阅读
|
|
|
5月16日,标志中国文化大革命正式爆发40周年,因当年那一天,毛泽东发出「五一六通知」,号召揪出党内走资派,鼓励红卫兵造反。
这场被称为「浩劫」的大灾难,仅据中国官方报告,就导致210万人丧生(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等合编《建国以来历史政治运动事实》:172万8千人非 ...阅读
|
|
|
「我们有了自己的国家!」蒙特内哥罗(Montenegro,也译黑山)报上的这个大标题,说出了当地人民的心声。两天前的该国「公投」,多数人选择「独立」,因而使她脱离「南斯拉夫联盟」,而成为一个新国家。
过去近20年,欧洲有两次大解体,一是苏联解体成15个国家;再一个就是 ...阅读
|
|
|
陈水扁总统日前呼吁大声唱中华民国国歌,引起绿营人士反弹。这让我想起两周前在哥斯大黎加参加「中南美洲全侨联盟年会」时,听国歌的感受。
会议开始时,包括首次参加全侨联盟会议并致词的陈水扁总统在内,全体起立,聆听哥国和中华民国两国国歌。这是我第一次有机会听中华 ...阅读
|
|
|
人类进入21世纪,美国打了阿富汗和伊拉克两场战争,结束了那里的专制统治。但这两场战争不仅引起伊斯兰世界的独裁政府和毛拉们的狂热反对,对伊拉克战争,西方左派也激烈批评,随著伊拉克目前仍有骚乱和炸弹攻击,左派批评之声更为升高。在美国学术界,过去五年就有七本专著, ...阅读
|
|
|
Having traveled to Taiwan numerous times, I have found that the country is no longer a distant and foreign place to me. Although I might have changed my views on Taiwan's political climate, I have yet to change my feelings about the Taiwanese.
Last wee ...阅读
|
|
|
During his trip to the US, Chinese Nationalist Party (KMT) Chairman Ma Ying-jeou (马英九) demonstrated his willingness to reach a consensus and sign a peace accord with Beijing, normalize cross-strait direct links and establish a cross-strait confidence-bu ...阅读
|
|
|
The Chinese Nationalist Party (KMT) had Taiwan under its dictatorial thumb for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but now that Taiwan has found democracy, the KMT has hit desperate times. Having lost power in 2000, it has been pulling all kinds of tricks to oppose ...阅读
|
|
|
来台湾的次数多了,刚开始见识台湾时的新鲜感和那种既亲近又陌生的情怀逐渐被熟悉所代替,对其政治生态的思考和具体的事务冲淡了情感上对台湾的感觉。
上个周末,为了探望重病的父亲,我和妻子去了趟香港(我们都由於黑名单而无法回中国,所以只有在香港和亲人见面),从香 ...阅读
|
|
|
在西方这种多元社会,其左右阵营十分清晰,在思想上有些影响的人基本上都被划分到这两个阵营。人死了,自然有本阵营的人出来赞美一番;而反对阵营的人,重的痛斥一顿,比如中国人熟悉的苏珊.桑塔格去世後,马上有评论家出来痛斥她的极左,借她的话说「她才是西方的癌症」(桑 ...阅读
|
|
|
我的“和刘宾雁分道扬镳”在《开放》杂志一月号发表后,郑义先生分别在该刊三月号和《民主中国》发表两篇长文批判(当然,其中相当篇幅是引用刘宾雁的文章),其主要内容是指责我引用的刘宾雁文章“断章取义”、“严重失实”,并绞尽脑汁地分析了一通曹长青的“动机、目的、使 ...阅读
|
|
|
刘宾雁先生辞世以来,我一直沉浸在悲痛和长久的思索中。尸骨未寒,曹长青先生便在《开放》2006年1月号上发表了一篇对刘宾雁持基本否定的大文《和刘宾雁分道扬镳》。初读下来,感觉他塑造了另一位刘宾雁,引起了我的兴趣。未几,发现曹文影响深广,还有人称读毕豁然开朗云云,� ...阅读
|
|
|
本来,讨论曹长青文风的文章,我只准备写一篇(见香港《开放》月刊2006年3月号)。这两天稍有闲暇,又突发奇想,不妨把曹加以引证的三篇文章也找来再读一番。(三篇文章是∶刘宾雁的《寻找共产党》以及两位记者对刘宾雁的采访《走出千年泥泞》和《八十岁仍在寻找共产党》。)� ...阅读
|
|
|
我的《和刘宾雁分道扬镳》一文在《开放》一月号发表之後,引来鲜见动笔的万润南先生和难得叫真儿的郑义先生的长篇批评。正好给我一个机会补充那篇文章所未及表达的内容。
我的文章批评了刘宾雁跟著西方左派声讨资本主义制度、抨击西式民主的观点。没想到惹火了万润南先生, ...阅读
|
|
|
宾雁先生走了,我心痛,但无语。那麽多人在说,真情怀念的、虚情标榜(自己)的,我想再说也增加不了什麽;又看到善意评价的、恶意泼污的,我想公道自在人心,所以依然无语。直到读了曹长青先生的《和刘宾雁分道扬镳》,我才觉得该说点什麽了。在入题之前,我也先交代几句与宾 ...阅读
|
|
|
在台湾媒体上被称为「不沾锅」的马英九,最近这次访美之行,简直被统派媒体捧上了天,那种歌颂的肉麻程度,甚至超过了共产党的报纸对独裁者江泽民、胡锦涛的歌颂。台湾《联合报系》的《民生报》3月27日发表了一篇特稿,标题是:「什麽样的DNA造就马英九魅力」,通篇都是(违反 ...阅读
|
|
|
新华社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2005年美国的人权纪录》称, 美国普通劳动者收入大幅下降,贫困人口增加。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报告说∶“据美国人口普查局公布的资料,2004年,美国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2003年的12.5%上升到12.7%,总人数从3590万上升到3700万 ...阅读
|
|
更多文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